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伴读 | 艺术 第2课】《大熊和钢琴》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?

童行学院 童行书院 2022-06-23

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

哲思领域 我如何看世界

第4个探索主题 艺术 第 2 课

这是童行学院的第46本绘本推荐,推荐龄组阅读,

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,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展开。


本文共计4685

阅读需要5分钟

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


孩子将了解↓


钢琴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?

如何听从内心的声音?


跟随童行学院,一起阅读50本好书,思考100个好问题,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。


绘本推荐


有一天,在森林里,小熊看到一样从未见过的东西,那是一架钢琴。他用自己胖乎乎的小爪子敲了一下,从此,森林里有了琴声。


春夏秋冬、日复一日,小熊每天都去弹琴,渐渐地,小熊长成了大熊,他每天都在伙伴们的簇拥中尽情演奏。直到有一天,一对路过森林的父女告诉了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于是他满怀憧憬跟着他们离开了森林,去到繁华的城市。


《大熊和钢琴》封面图


📍推荐理由


画风优美:


运用水彩、素描等各种传统绘画方法进行创作,再用Photoshop软件将不同的元素组合;

 

故事精彩:


充满趣味的故事,带领小朋友随着大熊一路走过四季的森林、华美的剧院和星光下的夜空;

 

含义隽永:


用诗意的语言,讲述小熊对钢琴从陌生到用琴声给大家带来享受的成长,给小朋友带来启发。


本期我们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跟着故事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,大家可以↓


第一次读,可以和孩子一起体会绘本本身的故事,感受图画的美好;


读完之后,增加对钢琴的了解,感受琴声之美,并思考如何面对内心的声音。

科学锦囊

科学好问题

钢琴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?


📍可以问


小熊在森林里第一次见到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大家伙,并试探着敲出声响,好奇心驱使他不断地碰触,后来有人告诉他,这叫钢琴。


森林里原本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,有鸟儿的鸣唱,有雨水掉落的滴答声,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响......这是第一次出现了琴声,跟大自然的声响如此不同,却又非常美妙。

 

钢琴的声音,让小熊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妙,读到这里,我们不妨思考一些和钢琴有关的问题:


  • 古时候的钢琴长什么样?

  • 第一架现代钢琴长什么样?

  • 还有其他的钢琴吗?

  • 好听的钢琴声是怎么发出来的?


📍可以讲


1. 古时候的钢琴长什么样?


在人类的生活中,最早也是没有钢琴声的。在六千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,先是音乐来到人们的生活中。之后,人们通过记谱的方式,把创作的音乐记录下来,并且发明了更多的乐器,作为钢琴前身的早期键盘乐器也随之出现了。


在钢琴出现之前的三百年里,就已经出现两种被称为“古钢琴”的键盘乐器:一种是羽管键琴,又叫大键琴或拨弦古钢琴,以拨弦发音;另一种是小键琴,又叫击弦古钢琴,以撞弦发音。


羽管键琴


羽管键琴按下一个键,后面紧连着的拨子就拨响了琴弦,因为拨子使用了鸟羽的管子来做,就得名羽管键琴。


小键琴


小键琴发声机制比较接近于钢琴。用琴键后端的金属块敲击琴弦发出声音。个头上与羽管键琴相比是小个子,音色也比其优美。


2. 第一架现代钢琴长什么样?


“古钢琴”有着显著的缺陷,不能通过手指触键来控制乐器的音量,这就导致音量小而且短促,如果在音乐厅演奏的话,不使用扩音设备,就很难与别的乐器取得平衡,而且强弱也难以产生变化。因此,人们在不断地改良原有的钢琴。


三百多年前,制琴师巴托罗密欧·克里斯多弗利希望能对不能弹奏出强弱音的古钢琴进行改进。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,使用缠纸裹上皮革的击槌,并且发明了擒纵功能,也就是说,琴键初次敲击后,击槌会弹回,就可以再次击打琴弦。这个方法就可以通过击键来控制声响强弱的变化。


1709年,这架真正的钢琴被制作出来,被称为“轻重琴”。


克里斯多弗利于1720年制作第一架现代钢琴


谷歌首页纪念钢琴发明,展示击槌原理


3. 还有其他的钢琴吗?


钢琴伴随着小熊长大,长成为一只大熊。来自城市的访客告诉他,在城市里面还有三角钢琴,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音乐。这让大熊非常动心。钢琴原来不止一种啊,那还有什么样的钢琴?小朋友你们见过几种?


维也纳式钢琴。由德国的齐尔伯曼发明,他的学生斯坦因进行了改良。钢琴击弦机的击槌面向演奏者,触感灵敏,其后代在维也纳开办钢琴制造厂,生产维也纳式钢琴。


英式钢琴。由楚姆佩在1766年制造出来,方形的形态像古钢琴,每个八度分成17个音,后来风靡英国。英式钢琴的触键更像推出来而不是弹出来的,声音反复速度也较慢,音色丰富。


立式钢琴。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钢琴,相比别的钢琴比较小巧,便于移动,适合家用。


三角钢琴。是区别于立式钢琴的“躺着”的钢琴,占地更大。三角钢琴的琴弦是水平排列的,音色更饱满,通常用在管弦乐团里。


自动弹琴机。这是二十世纪科技发展的产物,有一大排假指,每个手指对着一个琴键,在机器的控制下自动弹奏。


4. 好听的钢琴声是怎么发出来的?


钢琴的键盘有88个琴键,其中白键52个,黑键36个,音域范围从A2到 c5,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,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。


钢琴构造


打开琴盖,就会看见钢琴最核心的部分击弦机。击弦机连接着琴键后端,在琴键按下的时候,击弦机会灵活地控制小槌,让小槌叩击琴弦发生振动。小槌受到击弦机的推动,打向琴弦的瞬间暂时脱开,击弦之后又弹了回来,这就叫“断联”。击弦机实现这一功能的零件叫擒纵器。


击弦机工作原理


钢琴发声的琴弦用的是琴弦钢。现代钢琴通常在高音区会三根琴弦一个音符,中音区两根琴弦一个音符,低音区一个音符一根琴弦。琴弦的厚度随着从高音到低音依次增加。琴弦的张力合在一起有16吨,非常巨大。这样的张力只有铸铁的支架才能支撑得住,这是钢琴最重要的附件。


琴弦


另一个重要部件是音板,音板有数块木材拼接而成。琴声好不好听,音板有着很大的影响。琴弦的声音发出以后,音板会对声音进行共鸣和美化。如果音板出了问题比如变形,琴声就会变得刺耳难听。


钢琴的发声过程,就是在钢琴键盘上按下琴键,启动击弦机,带动小槌敲击拉紧的琴弦,制音器抬起琴弦振动发出声音,松开琴键时制音器落下,发出的振动由铸铁支架传递到木制音板上,音量共鸣放大,传到我们的耳朵里面,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钢琴声。


三角钢琴的发声过程3D演示


📍可以拓展


有哪些有名的钢琴乐曲?


我们听到的钢琴作品离不开两类艺术家:作曲家和演奏家。成功的钢琴作品来自作曲家富有灵感的创作,再通过演奏家高超的演奏技巧,把动人的乐曲准确地传达给我们。


下面的这个视频,是作曲大师贝多芬《致爱丽丝》的音乐动画 



大熊在森林的钢琴上弹钢琴,历经四季,如何用琴声表达春夏秋冬呢?


一起来通过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《四季》来听听看。



郎朗演奏《十一月——雪橇》


肖邦的这首夜曲虽然只有短短67个小节,却像夜的梦境一般铺展开来,非常适合表达大熊在城市的夜空下思念森林和伙伴的心情 



哲思锦囊

哲思好问题

如何听从内心的声音?


《大熊和钢琴》不光是讲大熊和钢琴之间的故事,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大熊如何成长的故事。


当大熊还是小熊的时候,偶然接触到钢琴,他通过年复一年不断地练习,让钢琴发出了越来越美妙的声音,举办了自己的演出,并且去到更大的世界闯荡,在城市的剧场表演,最终,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森林,给自己的老朋友们演奏。


这是一个大熊不断听到自己内心声音的过程,这个声音给他带来痛苦,也让他有了力量。在故事中我们跟大熊一起,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内心成长。

📍可以问


1. 当大熊对钢琴感兴趣,他做了一些什么?

2. 大熊知道,如果他离开森林去城市演出,朋友们会非常想念他,他如何面对内心?

3. 在城市的剧院里,大熊的演出受到大家的欢迎,他为什么感到并不满足?

4. 你也会像大熊一样,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吗?


📍可以讲


1、如何听到内心的声音?


你们觉得植物内心有声音吗?有人曾经跟小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。一个小朋友回答说,一株植物想要有充足的阳光,另一株想要呆在阴凉的角落。另外一个小朋友就说,有时候植物不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,他们可能会用枯萎来弄清楚需要什么。讨论后有人总结道,我们可以说植物在生理上活得是有生命的,但心理上却不是。


人不仅仅是渴了想喝水,饿了想吃饭,人的内心是有声音的,我们的愿望、我们的热爱、我们的想法等等都是我们内心的声音。我们可以听一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什么?比如圣诞节的许愿,比如想有人听自己唱歌,这些都是心声。


2、内心会有不止一个声音吗?


是的,内心的声音有时候不止一个,它们会在我们的脑袋里说着不同的话,让我们犹豫不决。


在大熊的身上就是这样,他遇到来森林玩的父女俩,他们告诉大熊,可以去去城市里面演奏钢琴,大熊内心不同的声音就开始交战,一个声音跟他说,想留在森林跟家人朋友在一起,另一个声音跟他说,要去更大的世界,那里有更好的舞台。


到底哪一个声音是对的声音?每一个声音都可以是对的。大熊听了后面一个声音,但是我们想象一下,如果大熊听了前面一个声音,他留在森林里也依然会很快乐,可以跟自己的伙伴们在一起,继续熟悉又放松的生活。


当我们遇到内心交战时,不用担心,可以让声音互相认真讨论一番,看谁能说服谁。如果其中一个声音更强烈,就会更加大声地告诉我们想要的答案。

3、如果内心的声音跟外部的声音不一样?

 

你们有过内心的声音跟外部的声音打架吗?书中的大熊就有这样的经历。


大熊在城市的剧院演出,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大家给了大熊很多肯定,他获得很多奖、接受很多采访、唱片销量超过百万。这曾经是大熊的渴望,可是大熊听到的内心声音却跟大家的声音不一样起来。


夜晚,他坐在房顶上眺望夜空。他听到自己内心的想念,他想回到他的家乡,回到他的亲人朋友中去,于是他决定回去森林。


为了得到别人夸奖“真厉害”,很多小朋友都会拼命地去努力。可是欢呼和掌声都是外部的声音,如果内心的声音跟外部的声音打架怎么办?有本小说里有个小女孩,她总是考试得A+,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拒绝继续这样的生活,她说“我不是别人”,“哪怕这种生活过得多么出色,你是无法证明自己独特的。”


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,只是为了不辜负周围人的期望,就无法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,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会感到不满足和痛苦。这时,我们需要停下来认真听一听内心的声音是怎样的,而不是去扮演一个别人眼中很棒的人。


📍可以引导


1、内心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吗?


我们内心的声音并非一直不变。就像是流动的水,这一个时间和那一个时间听到的内心想法有可能不一样。


小朋友有没有感受过其中的变化?比如说想玩的游戏有没有发生改变?在每年生日的时候许愿有没有不同?旅行想去的地方会不会随着兴趣转移?事实上,我们并不能保证内心的声音始终如一。


大熊从小到大都一直喜爱钢琴,这是一种幸福。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大熊一样,可能有的人内心的声音会减弱。


变化并不是一件坏事,我们不用觉得抱歉。一方面内心的声音在照亮我们的心,我们充满动力地去航行。另一方面,新的声音在我们心中浮现的时候,我们要竖起耳朵用心听见这个声音,它会告诉我们,现在是不是需要调整航向?

2、收到内心的声音,全情投入!


有一种情况,就是我们内心的声音会有短暂动摇,出现类似中场休息的时刻,过了一段时间,就会重新苏醒过来。这种情况下,除了调整航向,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坚持去拨云见雾?小朋友想象一下,如果大熊日复一日地练习钢琴,某一天内心的声音跟他说今天很累就中断放弃吧,大熊还能举办他的演奏会吗?所以,一时的摇摆或许做的事就是:遮蔽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。


这时有一个法宝,就是全情投入。这种感觉就像是小朋友游泳时整个身体都泡在水里,又叫沉浸体验。有了这种全力以赴的充足体验,我们才能知道内心的声音是不是让我们继续下去,并带领我们进入下一个新的阶段。


📍可以做


1、在家中模拟一次剧场独奏音乐会。可以包含彩排、海报、主持、观众入场、调音、指挥、灯光、演奏(可以使用任意乐器)、安可、献花、退场等环节,了解一场音乐会的流程。家长可以用“无实物表演”的方式积极配合响应,调动孩子的组织表演热情。如果条件允许的话,再去音乐会感受一下。

 

2、音乐猜猜看:用一段音乐来表达一个画面。这个互动游戏可以与自然风景的图片配合,比如南极海面的浮冰、猎豹在草原上奔跑等,推荐采用国家地理的风景摄影集。孩子可以即兴哼一段曲子,让大人在图片中几选一,看猜几次能够配合成功。孩子和大人也可以交换角色。过程中可以提示曲子的变化,也可以在音乐软件曲库中找到相似的风光音乐,听听作曲家如何用曲调来描述一个画面。


童行tips


1、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,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“标准答案”,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。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,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。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“解决”的,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“消化”的。当然,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,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。


2、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,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,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,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,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,对他探索的支持。


3、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,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“我不知道”的问题,这也很正常,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,在这种时候,勇于对孩子承认“我不知道”,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、询问专家,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。




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61篇智慧分享。

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~


扫描二维码↓关注我们

系统性通识教育

长按关注一起童行


拓展阅读


童行理念

中国教育还缺什么?

在通识阅读中,寻找人生意义

启蒙是安静,听见思维生长的声音

面对应试教育焦虑,我做出这样的选择

那些爱学习的孩子,是我们“推”出来的吗?

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方法,教育21世纪的孩子


伴读专辑

第一辑集锦丨我是谁:从自己出发,了解世界

第二辑集锦丨我在哪里:用16本绘本,种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种子

看见主题 | 你看见彩虹的声音了吗?你看见爱了吗?

看见 第1课 |《自己的颜色》做真实的自己

看见 第2课 |《神奇的色彩女王》学习更好的情绪表达

看见 第3课 |《动物眼中的世界》

看见 第4课 |《味儿》学习更好的认识自己,肯定自己

听见主题 | 你听的,和你听见的,相距多远?

听见 第1课 |《森林大交响乐》珍爱大自然,也是珍爱自己

听见 第2课 |《大家来听音乐会》开启音乐启蒙之门

听见 第3课 |《好安静的声音》学习“倾听”他人,表达自己

听见 第4课 |《公园里的声音》学习尊重不同的想法和选择

文学主题 | 当我写下这行字,我也写下永恒

文学 第1课 |《记事情》学习如何面对困难

文学 第2课 |《文字工厂》学习如何正确表达爱

文学 第3课 |《吃字的鲸鱼》汉字也能分享吗?

文学 第4课 |《天啊,这本书没有名字!》书是怎么来的?

艺术主题 | 即使不做艺术家,也应该学学艺术

艺术 第1课 |《大脚丫学芭蕾》别人说你不行,你就真的不行吗?


🔎已更新的亲子伴读课程查找方式:

点击菜单栏「育儿干货」—「书单伴读」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